我的第一个出海产品,是怎样冷启动赚到第一个 100 美元的?

我的第一个出海产品,是怎样冷启动赚到第一个 100 美元的?

点击在 Youtube 查看视频版本

大家好,好久不见,去年九月份我当爸爸了,我们夫妻两人独立带娃,时间少了很多,所以更新频率降低了很多,有娃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体验,总体来说还是很有趣的,工作时间变成了下午以及晚上,在今年 2 月份还是完成了人生一个里程碑的事件,我的第一个出海产品,简单简历的英文版:TailwindResume 正式上线了。直接说结论,我通过冷启动的方式在两周内收获 50 个用户,赚到了 100 美元,不是特别惊人,所以非常真实,是每个想出海的独立开发者都可以完全复制的经验,下面是整个过程的记录。

数据

先来看看最终的数据,截止2月15日,两周共收入110美元,总用户50个,5个付费用户,付费率 10% - 和国内站点一样,很高的付费率,当然也可能是一开始数据样本太少造成的偏差,其中月付 3 人($10/month),季付 1 人($20/quarter),年付 1 人($60/year)。

详情

为什么要出海

简单简历上线两年半,已经积累了 20000 个用户,每个月有比较稳定的收入,付费率一直很不错,所以我认为它已经是一个模式完全被验证的产品了,而且在 X 上有非常多人都在鼓吹出海的事情,有各种课程,讲座,社区之类的。 那么产品出海到底好吗?是否适合每一个国内的独立开发者,语言问题是一个屏障吗?这是我心里的一些疑问,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自己去尝试的人,不会人云亦云,所以我想自己去亲自尝试一下,完全作为一个出海的小白,去解答这些问题,将整个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,分享给想做出海产品的人一个参考。是否值得去做,是否值得去坚持,我想通过这个过程,去找到答案。

开发过程

已经有成熟的国内产品,做一个类似的英文版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从中文版到英文版还是耗费了我三个月的时间,因为它不仅仅是翻译这么简单,对应的基础服务都需要替换,比如服务器,数据库,支付,邮件服务,AI,对象存储,CI/CD流程等,后端新写了不少接口,文档站点需要完全重新写,前端的一些图片物料也需要去重新设计,所以整个过程还是挺复杂的。

开发
重新设计的模版封面,每个模版都是我自己设计的

冷启动的策略

独立开发面对一个出海产品,一般都是要面临冷启动的局面,因为作为一个国人,你很难在发布产品之前短时间获取大量的粉丝,去实践“一千个粉丝的理论”,当然你也可以尝试完全去运营一个英文的社交媒体,但是天然的语言壁垒以及文化差异,有可能不那么容易。

所以这次我要实践一下完全冷启动,从零开始,完全依靠产品本身的质量,以及不同社区的流量,去获取用户。

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在不同的平台发帖,去介绍这个产品,然后去产品吸引用户。我发现有一个很好的网站,总结了目前对于冷启动友好的网站: https://launchpointzero.com/launchsites/recommended

这个网站非常简单,就是一个列表,但是很实用。

准备文案

虽然大多数人英语阅读都没问题,但是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非常符合不同社区风格的英文文案,因为有太多俚语以及meme等等都是难以理解的,对于任何一个不是 native speaker 的人来说,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
所以这次使用 AI 生成文案是必须的,我使用的是 Cursor,一个非常强大的 AI 编程工具,它可以帮助我生成非常符合不同社区风格的英文文案。它现在已经是我主力的编程工具,就是这个工具让我在过去一年对于 AI 的认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Cursor 内部支持多个模型,我使用了 Claude 大模型来帮我生成文案,它可以帮助我生成非常符合不同社区风格的英文文案,非常接地气。Claude 最强的还是编程能力,最近 3.7 也发布了,绝对是对任何一个程序员都是绝对的冲击,我之后也会测评一下。

发帖

非常简单,我的策略就是按照 LaunchPointZero 的推荐,在不同的平台每天发一到两个帖子,使用 AI 生成的不同风格的话术,来看看效果。

Reddit

Reddit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区,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板块,有点像百度贴吧,我相信任何听说过出海的人,都会知道 Reddit 这个站点,这是冷启动必须选择的一条途径,而且它有非常多的 sub reddit 供你选择,我在 X 上看到一个国外网友分享的经验

Reddit

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:

  1. 选择一个 subreddit
  2. 将帖子按”热门” > “本月/本年/所有时间”排序
  3. 记下在该 subreddit 中什么类型的帖子效果好
  4. 发布你的帖子(如果规则不允许,不要推广你的产品)
  5. 与你帖子下的每个人互动交流
  6. 对每个 subreddit 重复这个过程。每天发一次帖,不要刷屏。

坚持这样做,你将获得第一批客户!

Reddit

推友推荐的 Reddit 板块,大家可以按照这个列表去发帖

我直接复制了这个方法论,记录一个 checklist,每天晚上十一点(是美国时间的早上8点,听说是最佳发帖时间),选择一个 sub reddit,然后按照 checklist 发帖,不要发太多,不要破坏站内规则,一天一个站点,然后就睡觉,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结果。因为 reddit 有比较严格的机制,乱灌水很容易被封号,最严重的是 shadow ban,就是你的账号会完全消失,你发的内容不会被任何人看到,所以一定要按规矩,真诚的和每个人交流。

我按照上面的 checklist 发了很多的板块,然后以下是反响最好的板块排名,分享给大家,这里特别注意不是成员越多的板块就越好,因为有的人太多发帖非常频繁,你的帖子很容易被淹没,所以需要选择一个活跃度适中的板块。

更多板块大家也可以参考 LaunchPointZero 以及上面网友的分享截图,这些板块我几乎都试过了,大多都是几百到 1k 的浏览量,也可以按照计划去试试。

IndieHacker

是一个非常老牌的独立开发者的社区,里面有很多独立开发者分享自己的产品,流量中规中矩,但是质量很高,我上线第二天就在里面发帖, Launching Tailwind Resume - A Modern Resume Builder for Tech Professionals 我的文章获得了 7 likes,9 个回复,700多次浏览,回复的人很专业态度很友好,而且很多人会给出很中肯的建议,还荣获了 The build Board 第五名,不过也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出来站点流量一般,不过用户绝对很优质。

HackerNews

可以发布在 Show HN 里面,由于每天发帖的人非常多,所以很难被顶到首页,我尝试发过两次,Show HN: TailwindResume – Modern Resume Builder for Tech Professionals 都没有多少点赞,但是相信我,HackerNews 即使没人点赞也会获得不小的流量,是非常划算的一个站点,我发帖后第二天就获得了大约 1.5k 访问量,而且大多数都是程序员,非常棒的结果。如果脸皮比较厚的话,可以换个title,隔几天再发一次,这样还能获得差不多的流量,HackerNews 没有审核机制,所以可以随便发。

其他站点

按照 LaunchPointZero 的推荐,还有一些比较小的站点,我有空的时候都去发帖,效果都很一般,但是聊胜于无,包括:

其中几个站点还是要收费才能排名靠前,所以没啥必要,不过,在多个站点提交产品确实有助于提升网站的 backlinks,这对 SEO 是非常有价值的。每个指向你网站的链接都被搜索引擎视为对你网站质量的”投票”,尤其是来自相关领域且权重较高的网站。虽然这些小站点单个的 SEO 权重可能不高,但积少成多,多个 backlinks 组合起来能够提升你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,从而带来持续的长尾流量。

这种长尾流量虽然不像发布初期的流量高峰那么明显,但它更加稳定且持久,对产品的长期增长非常重要。

出海 vs 国内

这次出海产品短短的两周,让我体会到了出海和国内开发完全不同的体验,我和一些 X 上一些 All in 出海的大 V 有不同的感受。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做一遍才能有更深的体会,不要听别人说什么,要自己去实践。 简单简历的开始是从 X 上发帖开始,然后通过 X 的流量,以及一些 SEO 的流量,然后通过产品本身的口碑,以及用户之间的传播,逐渐积累起来的。由于一开始我就在实践 1000 个粉丝理论(我在发帖的时候 X 上已经有一万多粉丝了),所以积累起来还是比较快的,具体的过程请看我独立开发的产品是怎样获得最初的 300 个用户的?

语言上的天生优势,对国内平台更加熟悉以及比较多的粉丝人数,对于我个人来说,国内的站点起步要容易的多。

而国外完全是从零开始,社交媒体上积累的好几万粉丝几乎都是国内用户,对于出海产品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,目前付费的五位用户都是老外,所以国外的站点起步要难很多,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。

你要问我为什么不做一个通吃国内外的产品呢,技术栈都是一样的?

  • 支付习惯不同,国内用户习惯用微信支付,而国外用户习惯用信用卡,所以支付的流程和成本完全不同,假如你只用国外的一套类似 Stripe 的流程,只能吸引到一部分比较高端的用户,势必挡住很多国内的普通用户,他们都没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。
  • 技术栈不同,假如你完全使用一样的第三方服务,那么国内用户访问的时候就会忍受非常慢的加载速度,我海外站点部署在 Cloudflare Pages/Digital Ocean,国内用户访问的时候,加载速度是比较慢。

所以,我需要做一个国内和国外完全不同的产品,这样我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。

最终结论就是,我未来的产品还是会沿用这样的模式,先从国内开始,验证成功以后再逐步出海。给大家的建议是:如果你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,那么产品可以优先考虑国内,因为国内用户基数大,更容易验证产品,如果在国内也是完全冷启动,那么国内和国外都可以去实施,但是要考虑清楚,我认为国内还是更容易一点的,有更多你熟悉的平台让你更容易传播(B站/小红书/公众号)等等,甚至在 X 上,国内开发者宣传产品大多数还是使用中文,国外的优势是客单价比较高,申请支付更容易一点,国内申请接入微信/支付宝的SDK 都需要有自己有公司。

What’s Next

那么今天就到这里,当然这只是旅程的第一步,我会在后面持续更新产品的进展,之后的计划有:

  • 在 ProductHunt 上发布
  • 学习如何不断提升 SEO
  • 继续在不同站点发帖
  • 做一个介绍产品技术栈的文章,国内海外版使用的架构以及不同的服务,帮助其他开发者少走弯路